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此牛人平定一地后建一王国,千年后王宫遗址被发现,墓中谜团待解
时间:2025-11-20 01:41:33

原标题:此牛人平定一地后建一王国,千年后王宫遗址被发现,墓中谜团待解

在中国的岭南就一个神秘之处。的确,岭南的神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拥有神山秀水岭南的异域风情;二是拥有垂诞三尺的荔枝,以苏东坡的名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为证;三是拥有一件独有的“宝贝”——南越王宫署遗址。

而南越王朝的开创是横刀立马的赵佗。毛泽东曾给予赵佗高度评价,称他是“南下干部第一人”。

其实这7个字的赞誉并不为过,因为赵佗的确是开发岭南的“拓荒者”和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原本是河北省正定(真定)县人,19岁时成了秦始皇的贴身护卫。公元前219年,赵佗被封为副帅随主帅任器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赵佗只用了4年多时间就彻底平定了岭南。公元前214年,岭南正式成为大秦版图的一部分,为此,秦始皇将岭南一分为三,分别设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三郡。而劳苦功高的赵佗则被封为南海郡龙川县令。

赵佗上任后,十分重视汉民族的文化他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引进岭南,使岭南地区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赵佗推行的“和辑百越”的政策,也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

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逝,赵佗继任。赵佗上任后,以快刀斩乱之势,很快用武力征服了桂林郡和象郡,创建了是岭南地区第一个封建王国——南越国,他自称为:南越武帝。

公元前196年和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称为西汉的“外臣”。公元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公元前11年所灭。南越国自赵佗建国以来,历经五代君主,共存在93年。

南越王和他所建立的显赫一时的南越王朝充满了传奇色彩,也令后人无限神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南越王宫署遗逐渐的被发现和挖掘,其惊人内幕也就一点点展露出来。

据悉,1984年,工人们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电信局电信枢组大楼工地上发现了一个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的大型石构蓄水池,石池中一片“皇家”风骨,令人叹为观止。后被考古专家证实为这是南越国御花苑。

南越国宫署御花苑,建筑时间比北京的顾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要早1000多年,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宫苑遗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园林之最。据专家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水池可荡舟,池边应该还有石构廊榭或凉亭等建筑。水池中的建筑为国内首次发现的石构建筑,被认定为秦汉时期南越国的王宫遗址。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架结构或者砖木结构,可是这座我国最早的皇家园林却恰恰采用了类似罗马古城的石构建筑,这在我国秦汉时期的遗址中可是独一无二的。也有不少人因此描测,是否在番禺时便已有西方的建筑技术传入中土了呢?这个至今仍是待解谜团。

目前出土的只是南越王宫殿的一角,还不到整个宫殿群的1%,还未露出宫殿的主体部分。从已经出土的部分加以推测,我们可以看出宫殿形制是模仿西汉的长安城建造的,宫殿之中有规模庞大的排水系统。

1号宫殿位于赵佗城的东南方,其东南面是御花园,很有可能是模仿长安城的长乐宫建造而成。而在其西面的2号宫中的“散水”面上出土的一块陶器残片上印有“华音宫”三字,这表示2号宫殿可能名为“华音宫”。

在南越国宫殿遗址旁,还发现了南汉国宫殿的遗址。该遗址建筑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在发掘现场西部和南部也各找到其他宫殿的铺砖铺石板地面,做工同样精美。

的确,南越王宫殿虽然因为技术原因,还只是开发了冰山一角,但是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足够的震撼,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这座神秘古堡的面纱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被彻底地解开。

友情链接:

外链:

山东承担的又一国家级高原科学钻探项目开钻矿床深达3000米意义重大  时隔83年“山川相逢、再续前缘”,齐鲁医院华西医院携手共助湖北渡难关  【动能转换看落实·大竞赛大比武】齐鲁交通:标准化施工打造品质工程  市场动态新天地药业11月7日开启申购致力于成为具有特色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证监会主席吴清:要汲取违纪违法...  7月2日起,山东省启动“e租宝”案集资参与人信息核实登记工作  市场动态券商资管结构优化成效显著私募存量规模降至7.3万亿元  洞见2023储能投融资(一):系统...  每周质量报告丨济南卧虎山水库新设置40多个防溺水警示牌  2018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出炉济南青岛等山东城市表现亮眼  

互链:

东西问|马吉德·拉什德:亚残运会不只是一场体育盛会  台州市椒江区传媒中心  中國國家賽艇隊出征巴黎奧運  【雙城記】雙城記:36年587場  北京地区网站辟谣平台  浙江龙游资规:三举措强化项目用地保障  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首个隧道贯通浙东交通圈完善  【愉韻度曲】搭棚大師  官方: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等问题  【字裏行間】歷史小說正名